本期分享《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第三章:創新機遇來源一:意外事件。
核心知識
意外事件包括: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敗、意外的外部事件。
尋找意外的成功必須有組織地進行:一要確保意外的成功能夠被發現;二要能引起有關人士的注意;三要以特寫的形式登載于管理層所獲得,并加以研究的信息中。
意外的成功對管理者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慎重對待;二是配備最優秀的、最有能力的人員;三是給予和機遇大小相匹配的關注度和支持。
如果經過精心設計、細心規劃、小心執行后仍然失敗,這常常預示著根本的變化,以及隨之而來的機遇:也許是產品或服務的設計或營銷戰略所依據的假設不再符合現實狀況;也許是客戶已經改變了價值觀和認知,盡管他們仍然購買同一種“東西”,但實際是截然不同的“價值”;也許是原本的同一市場或同一最終用途,現在分裂成了兩個或更多的市場,而且每一個市場所要求的東西都全然不同了。
精彩觀點
沒有哪一種來源能比意外的成功提供更多成功創新的機遇了。它所提供的創新機遇,風險最小,整個過程也最不艱辛。
要讓管理層接受意外的成功決非易事,它需要決心、具體的政策、面對現實的意愿、以及足夠的謙遜來說“我們錯了”。
外部事件,即沒有反映在管理者所采用的信息和數字資料上的事件,也同樣重要。事實上,它們往往更為重要。
要想成功地利用意外的外部事件有一個前提,即它必須和所在行業的知識和技巧相吻合。
最重要的是,意外的外部事件,只是一種將既有的專業知識應用到新事物上的機會,但是這種應用不會改變“我們所從事行業”的本質。與其說它是多元化,不如說是一種延伸。
利用意外的外部事件,似乎特別適用于現有的企業,尤其是在該行業具有相當規模的公司。意外的外部事件是提供給大型企業最大且風險最低的創新領域;也許是特別適于大型和現有的企業從事創新的領域;也許是專業知識最具影響力,并且迅速調動大量資源的能力會產生最大差異的領域。
典型案例
管理層不愿意接受意外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人們往往相信:凡是能夠持續相當長時間的事物,就一定是“正常的”“永恒的”。因此,任何與我們所認定的所謂自然法則相抵觸的事物,必將被視為不合理、不健康,而且顯然是反常的現象。
對意外的成功茫然無知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們現有的報告體系通常不會對它加以報告,更不用說引起管理層的注意了。在管理層和董事會的月度會議上,每個人都會將注意力集中在產生問題的地方,沒有人會注意到那些業績比預期目標好的地方。如果意外的成功在質不在量,數字通常無法顯示意外的成功。
創新者的所見所聞必須經過嚴格的邏輯分析,僅憑直覺行事是不夠的。事實上,若“直覺”就意味著“我覺得”,那么直覺根本沒有什么好處。因為那通常只不過是“我希望它怎樣”的另一種說法,而非“我認識到它會怎樣”。分析雖然嚴謹——它需要進行測試、試驗和評估——但必須建立在對變化、機遇和新情況的認知上,還要敏銳地察覺到,大多數人仍然十分確信的所謂現實與實際現實之間不一致的地方。